| 在体育产业蓬勃发展的当下,“赛事经济” 正展现出强大的活力与潜力。近期,“苏超”(江苏省城市足球联赛)与即将登场的 “粤超”(广东省足球超级联赛)成为焦点,它们不仅点燃了大众对足球的热情,更成为拉动消费、促进多场景消费升级的有力引擎。 以 “苏超” 为例,自 5 月 10 日开赛,其热度便持续攀升。江苏 13 个设区市各自组队,“一城一主场” 的新颖布局,巧妙地将群众足球赛事与区域文化符号紧密相连,成功点燃了大众的参与热情。据江苏省体育局数据,赛事已举办三轮,每场上座人数均超万人,参与人数高达 61.5 万人次。在端午假期,“苏超” 赛事举办场地更是一票难求。 火爆的赛事直接带动了多场景的消费活力。绿茵场外,一张观赛门票就能兑换主场城市的特色美食折扣,让球迷们在为球队呐喊助威之余,也能尽情享受当地的舌尖美味。不少球迷选择跟着球赛游江苏,将观赛与旅游相结合。各主场城市也顺势深挖当地文旅资源和文化特色,在优化赛事组织的同时,同步推出各类促消费活动。银联商务数据显示,端午假期期间,“苏超” 6 个主场城市的异地文旅消费金额同比增长 12.94%。例如,南京推出 10 元低价票,拉动家庭观赛比例超过 60%,五台山体育场附近的多个酒店一房难求;常州在端午假期推出所有 A 级景区对扬州市民免费开放,还有 9.9 元的门票加萝卜干炒饭套餐。据统计,今年 1 至 4 月份,江苏省纳入监测的重点赛事活动有 51 项,带动客流 217.1 万人次,拉动消费金额达 15.7 亿元。 展开剩余35%即将于 7 月至 10 月举办的 “粤超” 同样值得期待。虽然其参赛队伍更多是各地区自行组建,与 “苏超” 以城市组队有所不同,但 “粤超” 设有升降级制度,每队最多可注册 3 名港澳台球员,这为赛事增添了更多看点与竞争力。可以预见,“粤超” 举办时,也将吸引大量球迷前往观赛,带动举办地及周边地区的住宿、餐饮、交通等消费,并且通过赛事的影响力,推动体育用品销售、体育培训等相关产业发展,进一步促进消费升级。 从 “苏超” 和 “粤超” 不难看出,赛事经济已成为推动消费升级的新动能。赛事的举办,吸引了大量人流,这些人群的吃、住、行、游、购、娱等需求,直接刺激了相关产业的消费。同时,赛事还提升了城市的知名度和影响力,吸引更多外来游客和投资,为城市的经济发展注入持久动力。无论是 “苏超” 还是 “粤超”,都为赛事经济带动多场景消费升级提供了生动案例,也为其他地区举办体育赛事、发展赛事经济提供了宝贵经验。 发布于:广西壮族自治区
|